救护车的常规配备
救护车主要管理单位为行政院卫生署,并可分为两大类:内政部消防署所辖各消防局之救护车、以及各医疗机构或私人救护车公司之民间救护车。消防署之救护车昵称“91车”,因各消防单位普通型救护车皆以91作为起始编号,为119勤务中心指派之线紧急救护任务为主。民间救护车主要作为转诊、特约病员急诊、濒死病员留一口气返家之勤务为主。
救护车的常规配备包括担架床、轮椅、呼吸辅助器、氧气筒、血压计、或者点滴包、警号灯、无线电对讲机、卫星定位仪等。视乎紧急医疗服务系统取向,救护车上可能有各级紧急医疗救护技术员或者医护人员。不过,在乡郊或者第三世界地区,救护车可能只是一辆单轮平板车,驾驶救护车的人员亦未必受过充足的训练,情况较为恶劣。
新生儿救护车和常规成人救护车的区别,主要是配置了双层恒温婴儿暖箱、新生儿呼吸机、监护仪、复苏囊等专用急救设备。目前,被誉为“移动NICU”的新生儿救护车在全国各地尚未普及,只有一些专业儿童医院和个别城市医院有配备,完全不能满足需求。笔者建议,应在三个方面发力,尽快让新生儿救护车成为医院标配。
一是政府重视,给予财力扶持。新生儿救护车购买成本高,维护运行成本更高。因此,需要政府出面,把配备新生儿救护车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,出台发展规划,用财政资金给予支持。
二是加大宣传,动员社会力量。一方面持续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,鼓励社会团体及个人捐助各医院购买新生儿救护车;另一方面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生儿救护车的购置运营,运用社会资本撑起新生儿救助的保护伞。
三是工作倾斜,打造救助联合体。新生儿救助的技术主体是医院,医院应把培养引进儿科医生、提升儿科医疗水平作为前提,夯实新生儿的救助基础。在配备新生儿救护车后,要创新管理,达到“好马配好鞍”,使其运行顺畅,真正便民为民。
现代救护车的内部比较宽敞,使救护人员有足够的空间去往医院的途中对患者进行救护处理。现代救护车内还携带了大量的绷带和外敷用品,可以帮助止血、清洗伤口、预防感染。车上还带着夹板和支架用来固定病人折断的肢体,并避免病人颈部和脊椎的伤害加重。车上也备有氧气、便携式呼吸机和心脏起搏除颤器等。大多数救护车上还带有病人监护仪,可以在前往急诊室的路上监测患者的脉搏和呼吸。这些检测数据可以通过无线电发送到医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