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水混合
传统化粪池的应用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,技术路线是污水和污泥接触的模式,沉积的污泥消化降解产生沼气、二氧化碳、硫化氢等消化气,消化气的上浮作用对污泥产生扰动,消化气对污泥的扰动作用能够让污泥与生物菌群的混合更充分,有助于消化降解。但底部污泥随消化气上升,气泡逸出后,污泥又重新向下沉淀,这些上升和沉淀的污泥又重新污染污水。
在化粪池污水与污泥接触混合的技术模式下,影响化粪池的沉淀及出水水质,需要延长污水停留时间来改善沉淀效果及出水水质,污水停留时间一般为12-24小时。
三相分离
三相分离化粪池技术是在传统化粪池的基础上,保留了化粪池中泥水混合的优点,增加了“污水、污泥、消化气”三相分离的技术,在化粪池的出水端设置三相分离装置,使出水端的污泥、消化气与污水处理过程分离,避免气浮现象对污水处理的干扰。出水端的沉淀槽参照平流沉淀池技术标准,污水沉淀时间2小时之内。
疏通清洗方案
1)、沟槽开挖
首先清除开挖范围内不可利用土方全部挖除运至指定地点。
沟槽开挖采用以机械开挖为主,人工开挖为辅,沟槽开挖将采用单坡式放坡,坡度按1:0.33放坡,挖土机挖至离设计标高20cm时,采用人工清底,并在槽底两侧留排水沟,以防止沟槽底浸泡。
2)、立模浇筑混凝土基础
根据道路中心线由技术员、施工员共同定出管位中心线后在两侧立模。模板采用新模板。木模要求立稳、标高准确,设10cm碎石垫层,垫层要求级配碎石表面无风化,基本平整。底板采用C20砼浇筑,底板砼用平板震动器震动二次后,抹平拉毛,并及时加盖草袋养护。
3)、安管、稳筋
安管采用机械下管,操作中应轻轻放下,以免撞坏底板,两管连接用卷扬机拉紧,管口基本平接调整管底标高后,方可进行下一接管的吊安。
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的原理,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处理设施, 属于初级的过渡性生活处理构筑物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粪便、纸屑、病原虫...悬浮物固体浓度为 100~350mg/L,有机物浓度CODCr 在100~400mg/L之间,其中悬浮性的有机物浓度BOD5为50~200mg/L。污水进入化粪池经过12~24h的沉淀,可去除50%~60%的悬浮物。沉淀下来的污泥经过3个月以上的厌氧发酵分解,使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稳定的无机物,易腐败的生污泥转化为稳定的熟污泥,改变了污泥的结构,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。定期将污泥清掏外运,填埋或用作肥料。要求:化粪池 的沉淀部分和腐化部分的计算容积,应按《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》(GB50015-2003)第4.8.4~4.8.7条确定。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宜采用12h~36h。对于无污泥处置的污水处理系统,化粪池容积还应包括贮存污泥的容积。
待用PVC管材按标准逐节质量检验,不合格不得使用,管材在搬运及下管过程中轻抬轻放。排管铺设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放砼隔块,并用铁丝绑紧固定。管道接口要严密,复核高程和直线使之符合设计要求,做到顺直。在钢筋绑扎好后即用组合钢模进行立模,模板支撑必须稳固,确保结构构件的位置及几何形状,模板拼缝须严密。如拼缝宽度大于10mm,小者用胶带纸封贴缝隙,大者用小木条拼缝,防止漏浆。砼浇筑采用溜槽下料,由于PVC管间距较小,宜采用直径为3cm的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捣,砼浇筑过程中,注意振捣密实到位,以砼表面无气泡出现,浆平为准。排管砼浇筑完成后,应注意养护。